天美考研|中美史 五代两宋绘画 名词解释知识点·辽三彩
更新时间:2022-09-17 11:11:13
辽三彩
公元916年,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统治政权,史称辽朝。辽代存在的218年间,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和艺术,辽代陶瓷在我国陶器史上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。人们把辽代的这种陶瓷器称为“辽瓷”。其中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的陶器,叫作辽三彩。
辽三彩是辽代烧制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。辽代最早在何时开始烧制陶瓷,至今尚无确切考证。但是,已发现的有确切纪年的辽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器物可以证明,在辽穆宗应历年间(951年一969年)以前,辽代就已经有了黄釉、绿釉等单色釉的陶器,这时也已经烧制三彩陶器。辽代的三彩陶器基本上承袭了唐三彩的传统,胎质较为粗硬,常常呈现出一种灰黄白色或淡红色。辽三彩的质量不及唐三彩,但也具有颇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。在承袭唐三彩的传统手法的基础上,辽三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辽三彩制品的釉色多使用黄色、绿色、褐色三种,器型中常见方碟、海棠盘、鸡冠壶、鸡腿瓶等,这些器物都极富契丹民族的独特风格。辽三彩主要采用印花、射花两种装饰手法。通常来说,平面造型的圆器,如盘、碟等一般采用阳文印花,而立体造型的琢器,如尊、瓶、罐等一般则采用划花手法。
辽代烧制三彩器的窑址主要有缸瓦窑、南山窑和龙泉务窑三处。不同的窑址,工艺特征也不尽相同。
缸瓦窑是官窑,窑场规模较大,遗物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,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西60公里处的瓦窑屯。缸瓦窑除生产瓷器外,还烧制白釉、黄釉、绿釉等单色釉陶器,这里烧制的三彩釉也是由白、黄、绿这种三釉色构成的。缸瓦窑的三彩器胎质粗软,火候稍高,胎质呈漩粉或黄白色。在人窑烧制之前,先以三爪形支足人匣,所以缸瓦窑的三彩器中都有三个小圆钉痕。缸瓦窑的三彩器物多为印花盘、印花砚、小佛塔等。
南山窑是辽代晚期民窑,规模不大,遗物分布面积也不大,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上京故城西南约1.5公里处。南山窑的烧造时间较短,专门烧制釉陶。这里烧制的三彩釉并施白、黄、绿三色,胎质细软,胎体呈淡红色,在施釉前,常常先施一层化妆土。器形常见盘、碟等小件器。
龙泉务窑遗址位于今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北面。这里的瓷器种类齐全,色彩以绿、黄两色为主,其中黄中泛赭红色,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。这里井未大量烧制三彩釉,而是在出土的瓷片中常常伴随着三彩菩萨像等。常见器形有方盘、灯、炉、盒、枕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