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天美考研直通教育有限公司!

16600246510

全国咨询热线

您现在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天美考研资讯 >

天津美术学院考研|艺术概论-怎样看待作者与主体性的问题

更新时间:2023-01-01 10:08:51

怎样看待作者与主体性的问题?


(1) 一般看来,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指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,艺术家起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:

第一,艺术家是生产过程的主宰,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怀有极大的热忱和创造上的主动性,艺术的生产同一般的社会生产不同,艺术创作凝聚着艺术家的个性因素,不同创作者呈现完全不同的个性化作品。艺术家固然脱离不了社会因素的制约,但就创作过程而言,社会条件并不是直接的、决定性的会使一件作品呈现什么样的面貌,艺术家主体具有第一位的,不可取代的作用。

第二,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。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,不可重复和替代。复制的原作不等于原作,而是等于赝品,一件艺术品的作者也不可能处在完全相同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下,再创作一幅同样的作品。

(2) 关于作者,他不是活生生的创造者,我们对于作者的理解总是会间接的、强有力的影响到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。作者的功能特性,包括我们总是试图为作品寻找主人,在不同时期,不同领域,人们对待作者的态度也有差异,作者是人们构建出来的,或者说是一种心理投射的结果,这种操作不指向具体的个人,而是一种复杂的运动,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。

例如画家梵高和精神病人梵高,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,人们对艺术作品找它的主人,找它的作者对他的建构,投射的不仅是作者的本人,还包括对他的态度以及建构出来的人物,对他本人的作品也有影响,最后影响到观众的目光。

(3) 罗兰·巴特指出:传统的文学观念中,对于作者功能的过度强调,把作者设想为作品意义的最终标尺,严重阻碍了读者、观众阐释艺术作品的灵活性及积极性,他提出“作者已死,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”;相反,笛卡尔的“我思故我在”中,艺术的主体强调的是一种创作者的观念,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主体性的衰落,创作者的观点不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,就会出现每个人对艺术的想法,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呢?

所以就引发了对艺术标准的思考。“作者”与“主体性”的相关看法都是在一定历史文化下形成的,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得到空前强调的,同样,也会随着历史文化观念的转变而受到质疑。

 

在线客服

ONLINE SERVICE

联系电话

16600246510

返回顶部